对于问题少年,到底应该如何教育才能有效?

2024-05-15 11:20

1. 对于问题少年,到底应该如何教育才能有效?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小编觉得大家能够采用的教育方法其实也是很多的,所以小编不建议父母给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小孩子可能会感觉很有压力。对于问题少年,到底应该怎么教育才会更有效果呢?

一、一定要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有必要引起大家重视的,因为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更加的优秀,但是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那你可能也会发现这个时候小孩子会变得特别的没有自信,而且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的话才会让小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如果父母直接批评孩子,那可能就会导致小孩子直接跟父母产生争执。

二、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孩子这个时候可能父母说什么小孩子都不会听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也会感觉到小孩子难以管教。所以大家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要直接指责孩子了,因为这个时候小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而且这个时候小孩子是特别有自尊心的,如果父母什么都不问就直接责怪孩子,那就会导致小孩子直接跟父母产生冲突,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成效的。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孩子,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且小编觉得你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其实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单纯的,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

对于问题少年,到底应该如何教育才能有效?

2. 问题少年要怎么教育

      
         教育问题少年的方法         1、家长要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表扬孩子要多样化和随机
         你给予各种形式的口头表扬,它们将会更有吸引力。想一想这样的时刻。当有人每天遇到你时都会用同样的语调和姿态跟你说“嗨!”,你也许会慢慢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但是,如果那个人表现得更具鼓舞性,或者是问你问题,你也许就会变得更投入。如果你每次在孩子做对时都说“做得很棒”,这个时候表扬也就失去了意义。他将会认为,你只是习惯性地表扬他是对的。让你的表扬多样化,将能帮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的表扬是真心诚意的。
         3、了解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
         孩子长大了,更重视自己的隐私权,有些家长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发现了孩子的一些秘密,就沉不住气,勃然大怒。这是最不明智教育孩子的方法。假如你觉得你只能通过查看孩子的日记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那当然也未尝不可,但最好不要动怒,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一想应对的办法。而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孩子知道你看了她不让看的东西。否则,容易让她对你产生信任危机,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会有叛逆心理的原因         1、 孩子试探家长的底线
         孩子通过这种语言上和行动上的反抗,来测试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对他的顶撞和反抗会有什么反应,同时也告诉大人:“我已经不是个小屁孩了。”
         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试探底线式的顶撞和反抗时,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允许或不允许都要彻底地执行。除了危险和有悖原则的事不能让孩子做主之外,在其他事情上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2、 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
         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1、 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者和家长们都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人物或是一些感人事迹来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希望能够唤起他们的热情,或是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不过有的时候结果会恰恰相反。 一些先进人物被这些青少年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他们会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或是对这些先进人物进行否定。对于同学或是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或是嘲笑。
         2、 叛逆的孩子不愿意吐露心声

3. 问题少年应该如何教育

   导语:问题少年应该如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今后更有效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1、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任何一个青少年的思想成长都受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当前,存在着不少与我们对青少年培养目标相悖的消极因素。我们要治理和优化环境,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首先,要优化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要定期向青少年开放,以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对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对一些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必须实施禁堵,绝不能让它们泛滥;对带赌博性的电子游戏机室要查封,绝不能让它继续腐蚀和引诱学生。
    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环境。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把它纳入学校德育的轨道,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当前,就要响应号召,学习、宣传抗洪抢险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力弘扬抗洪精神,以增强青少年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要提高学生分析、鉴别社会信息的能力,对社会信息中有害的因素必须禁堵,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置必要的教育阵地,如科学和教育园地、黑板报及各种专栏,使学生受到熏陶、鼓励和教育。
    再其次,要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现在,家庭关系破裂,生活中遭到不幸的孩子增多,对于这些青少年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爱。同时,还要做那些因遭受挫折而心理变态的家长的工作,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目前,也要做好下岗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家长下岗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优化家庭环境不能忽视家庭文化的娱乐活动,家庭文化娱乐活动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充分考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如观看影视作品、书刊志等,都要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审美情趣。
    
     2、加强劳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 
    目前,造成部分青少年缺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其多方面原因。有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以学挤劳”,劳动教育形存实亡,造成学生片面发展。有部分家庭只重视孩子死读书,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会传播工具宣传的片面性,助长了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不良习气。
    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必须加强和改革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各种各样的劳动课,开设并办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农学工基地,既能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又能通过劳动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利于培养劳动技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社会的公益劳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环境卫生的劳动,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同时,还要加强劳动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最高贵,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价值的美,体现劳动创造成果的关系等。家长要教育子女多参加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从小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
     3、要开展青春期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大家都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对于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我们首先不能大惊小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接触了一些描写男女恋情的文艺作品,从而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这是很自然的,我们要导不要堵,要成功的引导,不要失败的“隔离”;要公开交谈,不旁敲侧击;要耐心劝导,不讽刺挖苦;组织大家讨论、研究,而不是神神秘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感情,正确纠正谬误。如果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有力措施”,必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动,甚至由公开转入地下,由青春萌动升级为两相眷恋,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学生早恋的情况比较复杂,引导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相机行事,切不能拘泥于一种做法、一种方式,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正面给学生以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伴随青春期而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个别心理辅导。总之,不但要使青少年学生对自身的性解剖、性生理有一定了解,正确理解男女之间的差别,消除性神秘、性愚昧的心理,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给予青少年以理想和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身心素质能健康地得到发展。
    青春期的教育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应对子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状况加以关心、重视,并主动教育、引导,这对子女健康渡过青春期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诸如广播、电视、书刊等无时不对青少年学生造成各种影响。因此,要搞好青春期教育必须靠全社会,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做好对违纪违法青少年的超前预防工作。 
    青少年违纪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自制能力差,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了违纪违法的事。另一方面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观念的错位和偏差。再有一些家庭不良影响,放任、袒护他们。一些学校对后进生帮教不力,缺乏耐心,对流失生放任自流或管理不善,又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一些青少年违纪违法一般都有明显的先兆的,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赶时髦,比阔气,无心向学,经常旷课、迟到等。只要教师、家长随时细心观察,就不难看出他们的蛛丝马迹。与其青少年出现违纪违法后再教育,倒不如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效果更佳。这项工作不仅学校要做,社会、家庭也要做好,各方面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就一定能够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学校是预防青少年违纪违法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就要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与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是指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就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品德、行为进行培养、熏陶、指导、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让学生记忆、理解条文,二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形成习惯,三是强化德育考核、操行评定工作,把训练和考核结合起来。对个别违纪违法的学生,要抓紧个别教育,从早、从小、从少抓起。
    在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要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把德育同法制教育混同的做法,学校要定期组强学生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制知识,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自觉遵纪守法。其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培养一个优秀生和转化一个后进生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心和爱护后进生,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做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的流失。同时,要求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而不能歧视他们。
    

问题少年应该如何教育

4. 问题少年怎么教育?

您好,问题少年应该分析原因,针对孩子的问题去进行教育。
一、分析源头
父母最先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分析孩子现在行为的形成,有受学校环境影响的,有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很多种,只有分析好叛逆的源头,在处理问题才会变得更加顺利。
二、改变教育模式
不得不说很实在的一句话,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很多问题一般都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不懂感恩的孩子,那么平时一定很少劳动。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那么平时父母要么很溺爱孩子,要么缺少对孩子的关心。
纵观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跟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如要想孩子做出改变,父母先做出改变。
三、问题严重的需要系统性教育
如果问题孩子的教育,父母已经无法插手,或者孩子已经听不进父母的话了,这就需要用整套的教育方法去改变孩子,例如从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原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只有从意识上去改变孩子,孩子才可能发生改变。

5. 什么是问题少年?

或者您被孩子在成长过程存在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各种问题所困扰?您知道这些问题后面的根源是什么吗?
首先从孩子自身看,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学习成绩不好、自我认识不清、人际关系差、不自信、缺乏耐挫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人生目标、沟通能力差、没有被家长、老师、同学认可。
其次,从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来看,这些孩子的家庭和家庭教育也存在极大的问题,这些家长往往会犯如对孩子过度溺爱、教育简单粗暴、唠叨说教、打骂、父亲教育缺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度看重学习成绩、不懂青春期的孩子特点、不懂沟通等等问题;
最后,从我们大的教育环境来看,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将注定学校和老师只追求升学率和过份看重学习成绩,这将导致老师与学生都会压力很大,而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学生,不但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时给予解决,相反还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和否定。
综上所述,孩子自身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三个方面是导致孩子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的最主要根源。如果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如果您想帮助您的孩子和家庭摆脱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问题的困扰,就必须从这些问题的根源入手,诸如此类的问题只不过是表明现象,纽特思特机构负责人江普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东方卫视、中国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采访时就多次表达过:网络,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要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从青少年自身问题、家长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学校教育等问题入手,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纽特思特历时八年不断完善起来的成长训练营体系,将对这些问题提供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辅导,并由60%心理学硕士以上的专家团队,采取多对一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更具体的成长训练介绍可查看我机构的课程介绍之青少年成长训练营,或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报道的《迷途少年》六集连续报道,和新华社等有关报道。

什么是问题少年?

6. 如何解决问题少年的教育问题

父母教育的缺席导致了“问题少年”?
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积极健康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更加重要,这时候孩子对于外界懵懂无知,对好恶的判断、对诱惑的抵抗力都比较弱,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打基础的培育期。家庭的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父母教育的缺席可能就是“问题少年”的制造者。“问题少年”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父母不严加管束。父母本着为孩子好,离开家庭“抛弃”孩子,去努力工作挣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你挣那么多钱干嘛呢,孩子都变坏,还怎么对孩子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你想为孩子好,就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为孩子将来考虑。多陪伴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一个完美的家庭,在父母的陪伴下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父母更要给孩子上好第一堂课,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认清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请不要放弃我,我只是缺少关爱”
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问题少年”,总是让老师很头痛。对于“问题少年”,有些老师会悉心开导,一步一步解决他们的问题,把“问题少年”教育成“良好少年”。也有些老师,会严厉的打压、批评他们,“视恶如仇”,把他们当成班级的耻辱,甚至在班里公开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假如你的孩子是“问题少年”,你希望如何处理?很显然是前者。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变坏,只是他们缺少了正确的教育。从来哪个孩子是彻头彻尾的“坏孩子”,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校对于这些“问题少年”,不妨先冷静处理,不要给学生戴“问题少年”、“捣蛋鬼”等“头号”。首先和家长最好沟通,彻底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找到问题发生根源所在。老师不要直接去“解决问题”,一味的为孩子好,喊学生来谈心,有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抵触心理。放下作为一个老师的地位,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主动和学生联系,摊开心扉,交互心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来说,“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都不能搞特殊化,区别对待。这样不光容易造成班级两极化,而且会造成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引发他们的仇恨心理和敌对心理,在叛逆心理的影响下,之后更加恶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是育人的基础。学校除了制定一些基本的教学纪律,还要为这些“问题少年”设计专门的方案。比如,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每个年级配置1-2名心理辅导员,制定班主任责任制,负责观察所在班级学生的动向,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不能放任不管,要对学生负责,要有担当意识,主动去联络学生,悉心与学生沟通,再和心里辅导员交流,由班主任牵头,家校密切联系,彻底解决学生问题。从发现学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班主任一人负责,一对一教育,绝不放弃一位学生。

坚定贯彻落实党的殷切嘱托,不落下一个学生,也不针对一个学生,全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 问题少年都是包括哪些?

病情分析:
      据中华教育资讯网 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对之进行了归类,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1、学习类问题占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1998年北京《中学生时事报》的相关调查,34%的被访中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58%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调查表明,45%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责备,57%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 
      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孩子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2、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交友和相处,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质量。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2、情绪类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对7050名中学生的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活生生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方式、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3、人格障碍类问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碍里,依赖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较为多见。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立性,没有主见,遇到事情手足无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依赖型人格开始于幼年时期,到青春期后表现得较为明显。孩子身上体现出这种人格特征主要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而形成的。分裂型人格的特点是内向,孤僻胆怯,不爱与人交往,应变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 
      4、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与此同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指导意见: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4、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 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问题少年都是包括哪些?

8. 关于问题少年怎么教育

继续聊聊关于孩子教育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