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答案

2024-05-05 23:21

1.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 fú jiá jī kàng 恬 皎  惬 弥 (每空0.5分)
2. ①尽态极妍,②叱咤风云,③叹为观止 (每小题1分)
3.A(选对即得3分)
4.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每一处2分,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问品与人品都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前两处每一处1分,第三处2分)
6.《西游记》,大闹天宫(每一处1分,填本书中的其他情节也可)
7.(1)示例: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一小题2分)
8.月下归航。(抓住“归航”二字,可以得2分)
9.衬托出“我”恋恋不舍的心情。(突出“衬托”、“恋恋不舍”就可得3分)
10.动作、语言;淳厚、朴实。(每一问2分)
11.不能(1分);因为原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烘托了心情之愉快。(3分)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言之有即可。(3分)
13.(1)演出地点(1分)(2)表演方式(1分)(3)演员构成(1分)
14.不能;(1分)因为“攒拥”一词描写出观众之多,气氛之热烈,而“晃动”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分)
15.侧面描写(2分);衬托出秦腔的夺人心魄的魅力。(2分)
16.“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2分)
17.开放性试题,写出剧种1分,写出感受3分。
18.(1)正好遇到,恰逢(2)只(3)全部(4)极点(每空1分)
19.(1)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2分)(2)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2分)
20. 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2分)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1分)
21.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2分)
22.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2分)

祝你工作愉快!!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答案

2.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训练一 
一、《风筝》选自散文诗集 ,作者 ,原名 ,字 ,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 ,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 ) 瑟缩( ) 什物( ) 苦心孤诣( ) 
宽恕( ) 丫杈( ) 惊惶( ) huǎng( )然大悟 
mú( )样 nüè( )杀 jué( )别 伶dīng( )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A、绝别 笑柄 尘封 惊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宽怒 苦心孤旨 ( ) 
C、肃杀 虐杀 点辍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堕落 惩罚 毫不忆及 ( ) 
四、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修辞的正误。(对√,错×) 
A、“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底,伶仃地显出僬悴可怜的模样。”这 
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B、“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 
C、“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D、“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采用了反复的修辞。 ( ) 
五、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感到“惊异和悲哀”,应如何理解? 

2、为什么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4、如何理解“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训练二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 根据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 
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2、 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① : 
② : 
3、 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4、 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5、 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 

(二)“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6、“惊异”、“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是为了强调小兄弟 ,为什么会这样呢? 
7、关于“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这一句的理解是 

8、为什么作者对于小兄弟的回答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9、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三)傅雷家书 
傅雷 
亲爱的孩子: 
⑴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huàn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jīng jīng,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的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 
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末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⑵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 
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爸 
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 
10、给加点的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 
血肉( ) 郑重将事( ) 宁天下人负我( ) 毋我负天下人( ) 
huàn( )发 战战jīng jīng( ) 争biàn( ) 
11、“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中的“负”意思是 
12、第⑴段中“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中的“人生的秋季”是指 

13、第⑴段中有一句话:“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这句话按照正常的语序表达,应该是: 

14、尾段中写到:“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这种境界”指的是哪种境界? 

15、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傅雷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他们的话各表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曹操的话: 
傅雷的话: 
我们怎样处理自己同别人的关系? 

16、从本文能看出,傅雷与傅聪除了是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还有三种关系) 
⑴ 
⑵ 
⑶ 
17、文中散发着温馨的父子之情。请你找出表现父爱升华的语句。 

训练三 
一、把下面的短文与课文《风筝》相比较,回答文后问题。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 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 有关。 
2、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 ,后者着重记叙的是 。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 ,《风筝》是 。 
3、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 
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4、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风筝》 。 
《满天的风筝》 。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生日卡片 
席慕蓉 
⑴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⑵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⑶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⑷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⑸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⑹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⑺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找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⑻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湿润的光泽。 
⑼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箱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⑽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⑾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⑿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⒀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⒁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⒂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5、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 

6、第⑵自然段中对“花了很多心思”做的那张卡片并没有详细描写,在后来的行文中才具体描绘,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描写的句子。 
7、作者在做生日卡片时把母亲说成是 ,是 ,“我们”是_ ,是 。这里用的修辞方法是 。 
8、母亲去探望父亲是因为 。 
9、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10、作者曾寄给母亲许多贺卡,为什么母亲们们保存“这一张”,并将它和家族的重要文件放在一起? 

11、“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推一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 ; 
“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 。 
12、为什么作者说“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13、最后一段写自己流泪,其原因是什么?

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22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衰草(shuāi) 诞生(dàn) 遗骸(hái)
        B.农谚(yán) 哺乳(bǔ) 潮汐(xī)
        C.萌发(méng) 繁衍(yān) 褶皱(zhě)
        D.蟾蜍(chú) 频率(píng) 劫难(jié)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患,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风雪载途(满,填满) 销声匿迹(隐藏)
        B.充耳不闻(听,听到) 年年如是 (这,这样)
        C.无动于衷(折衷) 足不出户(门)
        D.视而不见(看) 激动不已(止、止住)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英国《自然》杂志    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   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
        (2)          ,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两岸青山相对出,          。
        (4)         ,清风半夜鸣蝉。
        (5)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8.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分)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4分)
        10.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0分)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40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这个发现: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泛大陆: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板块运动”与“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的关系。(4分)
        13.“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什么是生物入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下的定义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一种病毒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湖泊、陆地、森林,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
        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披露,IUCN公布的世界上最坏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我国,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给农业、渔业、畜业、禽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仅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物种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性和生态链。某一物种在甲地对生态有益,到了乙地就对乙地生态有害。改变它的生态链,就对入侵地构成生态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全世界经描述记载的物种不下150万种,而研究比较透彻、能够防范风险的物种,估计仅占10%左右。我国已有入侵草本植物107种,其中62种是作为饲料、蔬菜、观赏植物、绿化植物等进入的。入侵的昆虫也达到32种。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等外来入侵生物则达到23种。
        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应该多管齐下,重拳出击,保护家园。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2分)
        15.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据外,还有 和 。(4分)
        16.品味第1段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作用。(4分)
        17.搜集、整理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我国。
        B.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物种入侵。
        C.生物入侵会导致“土著生物”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D.我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达574亿元。
         三、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研究就引来激烈争议。
        反对者说,这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从人和动物杂交克隆的“人类胚胎”所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植出来的各种人类组织器官,如果移植到人体,将会把动物的某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人体。万一被居心叵测者搞出一个人兔杂交种,更是亵渎人类尊严。
        支持者说,克隆器官,造福人类。研究者已经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人兔杂交可能带来的异种的疾病(如兔子的“艾滋病”),而“人头兔身”的怪物则根本不可能产生,因为这种胚胎99.999%的DNA来自人类。目前所有的异体器官移植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严重的可致死。而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克隆出的器官就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克隆器官可以挽救病人生命。
        你对克隆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文体不限,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A(B.“谚”读yàn;C.“衍”读yǎn;D.“频”读pín。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字音是中考必考知识点。本题所选词语均来自课内,日常学习时要多加积累,特别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2.C(A.防患—防范;B.急弛—急驰;D.妖亡—夭亡。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别,要求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因为有语境参考,难度相对较低,我们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总结就能轻松过关,因此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辨别形近字、同音字等。)
        3.C(衷:内心。)
        4.B(宣告:宣布,告知。公布:公开发表;用招贴宣布、公告或向公众说明。支持:支撑;给人以鼓励或赞助。支援:对需要帮助的人或集体给予物质或精神的支持、援助。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扼制:压抑制止;把握遏制。)
        5.A(A.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不合语境,应为“为所欲为”。B.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C.束手无策: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D.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6.(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千里莺啼绿映红 (3)孤帆一片日边来(4)明月别枝惊鹊 (5)长恨春归无觅处(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默写,平时要多读多背古诗,可采用卡片记忆法。)
        7.纬度、经度、高下、古今(根据每段的第一句可以判断出四个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
        8.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说明顺序分为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地介绍了四个因素。另外,文章先介绍因地区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差异,又介绍古今气候的差异,因而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
        9.受高下差异的影响,因为植物的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本题考查运用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古诗中的物候现象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解释,可训练同学们的应用拓展能力。)
        10.“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指代的内容可从上文中找到。)
        11.(1)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2)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认真阅读课文,从上下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12.要点:①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遍布恐龙;②板块漂移把恐龙带到世界各地;③恐龙灭绝后,其化石遍布世界各地。(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3.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漂移”和“迁移”在词义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再结合课文,将二者的不同阐述出来即可。)
        14.说明了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危害。(本题旨在考查概括能力。需抓住全文主要说明对象,分析全篇要点。首段先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第2段具体说明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危害,结尾再次强调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呼吁治理,所以全文都是在围绕生物入侵的危害性进行说明的。)
        15.下定义 举例子 打比方(三选二即可)(第1段给生物入侵下定义,同时“生物移民”也是打比方,第2段举了美洲斑潜蝇等事例。)
        16.都运用了拟人、比喻(只答其中一种也可)的修辞手法。更加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入侵生物与本地生物的区别。(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同时还要体会其作用。“生物移民”和“土著生物”都是打比方的说法,也把入侵生物拟人化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一事物。“移民”和“土著”生动、简练地说明入侵生物与本地生物的区别。)
        17.C(A、B、D三项说法不准确、不严密。A项应是“最坏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B项应是“最重要的因素”。D项应是“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
        18.思路点拨:题目要求表达出自己对克隆的看法,可以采用多种文体。对克隆技术的研究,世界各国科学家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认为克隆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可以给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带来巨大的进步。二是强烈反对克隆技术,认为克隆技术将会给生态、人文、哲学、伦理等带来覆灭性的灾难,其远远超过克隆技术带来的好处。面对这些激烈的争论,你可以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整理出自己的意见。对克隆的态度,赞成反对均可,但理由阐述要有条理,也可发挥想象,写成想象作文,从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注意想象合理,语言流畅。
        例文:
        你懂我的忧伤
        风起,叶落,弦音轻颤。
        水涨,花谢,馨香萦绕。
        这没有波澜的前奏,却安静得诡异。
        我慵懒地揉着惺忪的睡眼,阳光已悄悄爬上了窗台,婉转的鸟鸣随着阳光流淌在静谧的空气中。“啊——”我失声大喊,我的床边酣睡着一个人,一个长得和我一模一样的“我”。她的眼睑微蹙了几下,并没有醒来,只是咂了咂嘴,睡得正香。我干脆趴在床头,既惊讶又好奇地瞅着眼前的另一个自己。早就听人讲过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意味着有一个克隆人也会相继诞生,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要有克隆人的存在。我往前凑着身子,却看见了那张脸上有错乱的泪痕。
        这时,那眼底忽然闪现湿亮的泪光,脆弱的泪花濡湿了她的睫毛,我伸手去接那无声中坠落的泪,冰冷的没有温度,我的手有瞬间的颤抖,人的眼泪应该是温热的吧?正在这时,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脸,于是她醒来。我在她的眼眸里看到了放大的自己,由于靠得太近,我们都吓了一跳。她有些惊慌地抹掉眼角残余的泪珠,很友好地绽开了笑脸,很干净的笑,如窗外那蓝得无瑕的天空,如欢跃的阳光在舞蹈。此时,一定有花在次第地启开心扉。
        “我叫灵,很高兴见到你。”看到我怔怔地失神,于是她继续讲到,“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没错,我们长得一模一样。但我只是一个克隆人,一个复制品……”她原本发亮的双眼黯淡了,如那陨落的流星,绚烂只是一刹那。声音很轻,很淡,但我还是听到了那句尾音:“我注定只是一个悲剧。”虽然还理不清这背后的谜团,但这句话却使我很难过。“呃,我叫凌,我们一定会是很好的朋友。”我拉着她的手,坚定地说着。她笑了,笑容很淡,我捉摸不到它背后隐藏的秘密。
        相处的时间里,胸中充满了太多欢乐。在那金色的沙滩上,一前一后,踩着彼此深陷的脚印,就这样,一排脚印延伸,我以为这样,我和灵就成了一体,我们会拥有同样幸福的一生。可是她却说:“我是个被神遗忘的孩子。”爬山时,径边的蒺藜将我的脚划了一道道的口子,灵搀着我,一起在顶峰看到天边烧得彤红的霞,太阳依旧挂着笑靥和我们说再见,因为明天,黑夜照旧会捧出旭日,奏响每一天的新乐章。在秋千架旁,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每一次的高高荡起,总觉得天和我们更接近了,但之后总要有一个向后的蓄发,这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生活,总要有一段过程的艰辛,来积蓄力量,而后才能达到想要的高度,铜铃般的笑声被遗落在这里。习惯了灵的笑,觉得她很开朗,可是早上醒来,她的枕头常湿了一半,我知道,她又哭了。安静下来时,她常会怔怔地发很长时间的呆。
        又是一天的晚上,夜里沁着些凉意,夏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和灵半靠在床边。她给我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在这个地球上,有一群人命中注定是悲剧的主角。上帝允许他们的存在,却并不怜爱他们。他们在实验室里形成,在偌大的无菌克隆病房里诞生,接受一月一次的全身体检。同样感受得到心率的跳动,血液在汩汩流淌。但他们一直是为本体而活的,人们可以剥夺他们身体的任意一部分,来满足本体的需求。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克隆人。”灵的声音冰彻透骨,我深深地震惊了,这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答案吗?不,不是的,现在碰触到的真实却让我难以接受。灵继续说着:“是的,我曾经很恨你。可当你坚定地对我说着‘我们一定会是很好的朋友’时,纠结在心中的恨莫名地消散了,我真的很高兴,谢谢你。”灵那乌黑的眼眸渐渐升腾起淡淡的雾气,我又看到了她的悲伤。“我害怕黑夜,它让我恐惧,似乎被吸进了可怕的黑洞,四周的黑暗将我紧紧包围。我觉得孤独无助,我走不出那无尽的黑。所以,我常常哭,在夜里,但现在有你。”灵顿了顿,“我们会是永远的朋友。”
        两只手,两根小指头的缠绕,拉起了钩,锁住了永恒!
        点评:小作者扇动想象的翅膀,用温婉的笔调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克隆人的内心痛苦,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克隆的观点。本文想象合理,语言流畅,将感情寓于平淡的语句中,实是一篇佳作。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4.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彷徨(huánɡ) 下颏(hé) 脚踝(huái) 妇孺皆知(rú)
     B.宰割(zǎi)深邃(suì)元勋(xūn) 迥然不同(jiǒnɡ)
     C.校外(xiào)滑稽(jī) 固执(zhí) 仰之弥高(mí)
     D.何妨(fánɡ)荒谬(niù) 重荷(hè) 潜心贯注(ɡuàn)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 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3年5月1日起 新公章,特此通告。
     (3)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站名经广州地名委员会 ,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启用 审查 B.品尝启用 审查
     C.咀嚼起用 审察 D.品尝起用 审查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婷的朗读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王婷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地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标准化招生的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答案:D
     4.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 。
     答案:提示:他的生活如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每小题4分)
     陈番立志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5.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闲处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
     (3)当扫除天下( ) (4)安事一室乎( )
     答案:住 拜访 应该 服侍
     6.用“/”给原文画线处断句。
     答案:……五/……室/……秽/……之/……曰/……客/……
     7.读罢此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
     洁白的木槿花
     章红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湖涂,好湖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8.第一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答案: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做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9.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1)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2)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答案:(1)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安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
     (2)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去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10.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4分)
     答案: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11.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5分)
     答案:母亲:贫困而自尊。缺钱为儿子治病,定要以鸡蛋、母鸡相赠表心意;当晚就把廖医生给的钱送回去。
     廖医生:心地善良,尊重弱者。不计较医药费,还用巧妙的方式接济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2分,每小题4分)
     “两弹元勋”邓稼先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着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幸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他在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在杭州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民族大局淹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不被磨灭的气质吧!
     12.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魂。
     (1)这三个不平常的物品是:
     (2)这三个典型事例是:
     答案:(1)三件物品是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
     (2)三个典型事例;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肯牺牲自我。
     13.本文三个事例均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请你说出哪三件事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烘托出邓稼先怎样的高尚品质?
     答案: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原子弹的科学家。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祖国的强大而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14.联系全文,请你说说第九自然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这段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含蓄地表现本文主题——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四)文学放飞(4分)
     15.指出下列城市的别称。
     南京( )扬州( ) 苏州( )开封( )
     答案:金陵广陵 姑苏汴京
      三、作文(40分) 
     16.我读 (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作文。)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答案:略

5.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它在xuàn yào 它的美貌,尤其是那对折扇更是它的mèi lì 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xiān mèi 无动于衷。
        (2)大熊猫就像是一颗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悠然自得 久副盛名 悬涯绝壁 漫不经心
        执迷不悟 曲指可数 无动于忠 弃荤食素
        错别字
        改 正
        3.没有使用比喻说明方法的一句是( )(3分)
        A.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B.雌虫则忙于产卵,它们用腹部末端像犁一样的产卵器挖土,然后爬进挖好的坑里。
        C.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D.金龟子身上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
        4.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
        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A.首联,点明歌咏对象——孤雁,“声念群”表现了孤雁追赶同伴鸣叫不止的情形。
        B.颔联与颈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愁情。
        C.尾联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D 全诗咏物抒情,通过歌咏失群的孤雁,表现了乱世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6.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3分)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 清脆 赞赏 崇拜 打量 B. 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 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D. 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校园里的花开得很旺,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B.刘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C.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李明信口雌黄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8.对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白蚁是建造地下宫殿的杰出建筑师,它们能在土下几十厘米甚至数米深处修筑巢穴。
        (2)这些建筑物常常比人高得多,最高达7米多,占地100多平方米。
        (3)蚯蚓食性较杂,世界各国都利用它来处理大量的垃圾。日本有家大工厂养殖了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废料。
        (4)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
        A.(1)列数字、举例子(2)作比较、列数字(3)举例子(4)打比方
        B.(1)打比方、列数字(2)列数字、举例子(3)举例子(4)举例子
        C.(1)打比方 (2)作比较、列数字(3)列数字(4)举例子
        D.(1)列数字、打比方(2)作比较、列数字(3)举例子(4)打比方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10.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例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一颗石子
        ——为繁忙的交通献上全部的力量。
        仿句1:
        仿句2:
        11.有一家刚开张的餐厅取名“雀鸟世界”,以专吃野生动物招揽顾客。你准备给这家餐厅经理打电话,就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谈你的看法,请简要写出你设计的打电话内容(4分)。
        12.探究。(4分)
        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13.写出下列诗歌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 )
        (2)望尽似犹见, 。野鸦无意绪, 。( 《孤雁》)
        (3)雨昏青草湖边过, 。 ,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短文《黔之驴》,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3)驴不胜怒,蹄之。( )(4)技止此耳。(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 、 。(2分)
        4.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2分)
        驴子:
        老虎:
        5.有同学说,文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分)
        6.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二)阅读短文《松树金龟子》,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不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果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1、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4分)
        2、作者是如何探究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问题说明的通俗易懂?(4分)
        3、“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从作者探索松树金龟子发音原理的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3分)
        (三)阅读《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5分)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利、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 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两处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A.蔫( ) B.呵护( )
        (2)A.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 _
        B.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第①段中划横线处是生活中常用的俗语,父亲引述它,用意是什么?请你从所熟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课内外皆可),选写出一句与文中引述的俗语意义相似的名言来。(4分)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写出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2分)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活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历经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个字)(5分)
         三、作文(共60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以“动物与人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以上。
         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1)炫耀、魅力、献媚 (2)璀璨 2.副—负 涯—崖 曲—屈
        忠—衷 3.C 4.A 5.B 6.B 7.D 8. D 9.C 10.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我不是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苍鹰,而是广阔田野上的一只小鸟──为辛勤的农民贡献一点力量。 11. 略 12. 参考: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13.略
        二.阅读
        (一)1、用船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用蹄子踢 只、仅仅
        2、3、略 4、愚蠢无能 机智勇敢
        5、老虎对驴的认识有个过程,起初害怕那是因为没见过,后来经过细心观察,老虎逐步认清了驴子的真面目,进而轻易地把驴子吃掉。由此可见,老虎做事谨慎、机智勇敢,并非“胆小虎”。
        6、意思对即可。
        (二) 1.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先找到其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后翼摩擦而发声。 举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作比,所以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 3. 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仅答“不能”不给分,意近即可) 4.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长期坚持、认真观察、仔细实验等(有道理即给分)
        (三)1.(1)A.蔫(niān) B.呵(hē)
        (2)A.可怜:内心消极,意志脆弱。 a风雨;遭受挫折。
        (4分,答对l处1分)
        2.鼓励儿子走出困境.看到希望。意思接近即可。2分。写出的名言只要意思符合规定要求,给2分。
        3.运用比喻手法显得形象生动。/记叙、抒情融为一体。两个要点,答对1点给1分,意思接近即可。
        4.与上文衔接紧密,想象合理,语言有文采,给5分。
        范文示例:
        我要代表动物发言
        美妙的世界里,生存着五彩缤纷生物,不管他们是否心地善良,他们都是世界里的一份子.我们不能伤害他们.
        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做为高级动物的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花草树木,有的喜欢新奇事物,有的``````不过,我却喜欢可爱的动物们!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一个叫>这个著名的故事吧。
        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故事记叙了一群斑羚被人类逼到伤心崖上,陷入绝境时,在老斑羚们的帮助下,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赞扬了动物间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歌颂了老斑羚为了后代的生存,甘愿走向死亡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我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为动物的惨剧感到同情,更为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气愤。在故事里,人类担任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他们是自然侵略者和掠夺者。要知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赶尽杀绝。从故事的角度看,斑羚比起人类更有高尚情操,她们可以不谓生死,一命换一命,为了年轻的一代,她们宁可牺牲。没有一只斑羚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如今的人类,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拼搏,他们可以随意地从自然环境取资源,可以为了自己出卖他人。但他们切从没想过资源用完后,世界会怎样,陷害他人岂能面对自己的良心呢?看来,这一方面,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还比不上渺小的斑羚。
        作为世界里极大的人类,我希望你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仅仅是国家保护动物,对于小小的生命我们也都要善待。还有,为了动物有一个“舒适”的家,请人类别再无计划第砍树木了。
        我知道,动物从前视我们为友,而我们却不领情。我们破坏了动物美好的“家”。使她们无家可归,慢慢的灭绝;我们残杀了动物的亲戚,使她们害怕我们。我们欠动物太多了,地球并不只属于人类。如果有《动物法律》的话,我想人类已经错犯了许多条。
        愿全世界的动物们都能不受人类的干扰,幸福愉快的生长。
        [点评]文章立意新颖,视角独特,以一颗仁爱之心体察社会,批判那些不爱护动物者。语言叙述流畅,心里活动描写非常到位,主题突出。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6.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考试题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考试题S版】         一、画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无微不致( ) 奇花一草( ) 攻无不刻( )
        鞠躬尽粹( ) 走头无路( ) 实是求是( )
        同干共苦( ) 惊慌失措( ) 名付其实( )
        阴谋鬼计( ) 坚苦奋斗( ) 以身作责( )
        无敌方矢( ) 振耳欲聋( ) 不曲不挠( )
         二、给“静”组词填空,不能重复使用。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夕阳西下,余辉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4、遇事要沉着( ),不能慌张。
         三、读一读,再照样子缩句。 
        例: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
        附近长着野蔷薇。
        1、他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邮局的阿姨递过来一张小纸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例改写句子。 
        例: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颗小石子,激起了浪圈,映在河面上的夕阳的余辉也随之向四周扩散开去。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颗小石子,激起的浪圈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1、清风吹来,荷花不停地摇摆,好看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轮明月被乌云遮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列国家的名称和它的别称连接起来。 
        泰国 千岛之国 日本 玫瑰之国
        挪威 千湖之国 荷兰 樱花之国
        芬兰 万岛之国 加拿大 风车之国
        瑞士 千佛之国 保加利亚 枫叶之国   六、照样子,对对子。
        例:桃红对(柳绿)
        枝枯对( )( ) 新朋对( )( ) 莺歌对( )( ) 天涯对( )( ) 笑语对( )( ) 波翻对( )( ) 书山对( )( ) 骤雨对( )( ) 春花对( )( )
         七、阅读竞技台。 
        黑板上的解剖图
        自上卫生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上就画有人体解剖图,表明身体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解都留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最近一次测验时,我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的,上面只写了一道试题:“列举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全班同学提出抗议:“我们从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写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些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集起来,撕得粉碎。“永远记住,”他告诫我们,“教育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1、选词填空。
        一幅   一副
        1、对面的墙上挂着( )有些苍白的画,画中的人板着( )令人有些惶恐的脸。
        不止   不只
        这条路我( )走过一次呀!我心想。我有些害怕了。
        河水( )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
        2、老师第一天在黑板上画人体解剖图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三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
        新来的'小邻居
        出差(chāi chā )数月,回到家的当天晚上,当我打开窗户时,清风送来一股细细的、甜甜的清香。我没在意,舒展一下疲倦的身躯,就倒在床上睡着(zhe zháo zhuó)了。一觉醒来,天已蒙蒙亮,我的周围忽然浮泛着一股甜甜的香味,啊,是花香!这黄土岭怎么突然有了花香?我急切地推开门,走上阳台,一下子惊呆了:隔壁的阳台上,什么时候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几十个花盆,有鲜红的海棠,紫色的玫瑰,淡黄的米兰……五彩缤纷,似乎把春天的色彩全聚集在这里了。
        隔壁的门开了,走出一个十二三岁、扎着羊角辫、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双手捧着个[洒 酒]水壶,神情专注地给每盆花浇水。我忍不住了,轻声问:“小同学,新搬来的?”她吓了一跳,瞪起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看见我,连忙点头,“嗯”了一声,接着又赶忙放下水壶,很有礼貌地说:“叔叔早!”
        浇完水,她从屋子里拿出一把小镊子,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似的小心翼翼地从一 根枝下夹下一个小东西,装进玻璃瓶里。她告诉我,这是一种害虫,不及早发现和消灭,整棵花就会枯萎。
        我看小姑娘对花很爱护,就故意考考她,问她知道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她立 刻回答:“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一口气把十二个月开的花全都说了。我见她对花这么熟悉,禁不住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小行(xíng háng)家,长大了一定能当个园艺家!”
        她抬起头,一本正经地盯着我说:“当专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我嘛,只想将来当个园艺工人,把祖国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叔叔,你说好不好呢?”我点头说:“好,好!”
        她忙完了,便坐在花丛中的小凳上,专心致志地开始晨读。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来,所有的盆花便一起摇摆着,像是在向辛勤[裁 栽]培它们的小园丁致谢。
        啊,可爱的小邻居,你也是这花丛中的一朵美丽的花!
        1.用“\”划去文中( )里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里不恰当的字。
        2.用“___”画出第一节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为什么说可爱的小邻居是花丛中的一朵美丽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炫 耀xuàn  蛰 伏zhé  璀 璨cuǐ 繁 衍 yan
        B.上 颚 è  纤 维xiān  锹 甲qiāo  鞘 翅qiào
        C. 栖 息xī 圆 锥 zhuī 抑 郁 yù  濒 危bīn
        D. 矫 健jiǎo  乖 巧guāi  露 面lù 分 娩 wǎn
        2.对句子中加粗的副词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老是”、“一直”既说明松鼠尾巴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总是”、“有时”连用,强调了松鼠跑跳敏捷轻快的特点。)
        C.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通常”突出松鼠产仔多的特点。)
        D.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从来不”、“也不”、“只”准确说明了小松鼠活动的范围,突出了它的驯良特点。)
        3.没有使用比喻说明方法的一句是( )(3分)
        A.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B.雌虫则忙于产卵,它们用腹部末端像犁一样的产卵器挖土,然后爬进挖好的坑里。
        C.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D.金龟子身上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
        4.对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2)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3)第二天早上,雄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4)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A.(1)描写 (2)议论 (3)记叙 (4)说明
        B.(1)议论 (2)说明 (3)描写 (4)议论
        C.(1)描写 (2)说明 (3)记叙 (4)说明
        D.(1)议论 (2)议论 (3)描写 (4)议论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2)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3)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4)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1)举例子 (2)作比较 (3)拟人 (4)作比较
        B.(1)列数字 (2)打比方 (3)拟人 (4)作比较
        C.(1)举例子 (2)作比较 (3)举例子 (4)列数字
        D.(1)列数字 (2)作比较 (3)拟人 (4)列数字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A.首联,点明歌咏对象——孤雁,“声念群”表现了孤雁追赶同伴鸣叫不止的情形。
        B.颔联与颈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愁情。
        C.尾联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D 全诗咏物抒情,通过歌咏失群的孤雁,表现了乱世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7.阅读虞世南《蝉》,回答问题。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居高声自远”中“居高”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2分)
        (2)这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通过刻画蝉的形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8分) 
        (一)(13分)
        (1)1980年11月5日下午3时,德国柏林机场铺好了红地毯,挂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标语,机场上挤满手捧鲜花的欢迎人群和记者们。
        (2)来自中国的专机刚刚降落,人们____________(盼望、企盼、期望)已久的中国“贵宾”终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乌云盖雪的皮袍!
        (3)喔,来自中国的一对大熊猫,芳名“天天”和“宝宝”。
        (4)大熊猫人见人爱。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还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瓜、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笑声与掌声。
        (5)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____________(宝贵、珍贵、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貘”。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6)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7)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来往,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9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数竟高达30万人,形成了“熊猫热”。1979年9月,“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8.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
        9.文章怎样引出说明的对象——大熊猫?为什么这样写?(4分)
        10.第(4)段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对其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排比、拟人、夸张 B.比喻、拟人、对比
        C.夸张、排比、比喻 D.排比、比喻、拟人
        11.用简洁的话概括第(5)段的说明内容,并说说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4分)
        (二)(12分)
        (1)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2)金龟子的发音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部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
        (3)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下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4)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5)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然而,____________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____________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的歌声。
        (6)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12.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
        B.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C.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D.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13.下面不属于设问句的一项是( )(2分)
        A.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
        B.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C.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D.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14.根据第(2)、(3)两段内容,概括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不超过六个字)。
        □□□□□□(3分)
        1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第(5)段中的横线上( )(2分)
        A.既……又…… B.不仅……还……
        C.尽管……也…… D.无论……都……
        16.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2)(3)/(4)(5)(6) B.(1)(2)/(3)(4)/(5)(6)
        C.(1)/(2)(3)(4)/(5)(6) D.(1)/(2)/(3)(4)/(5)(6)
        (三)(13分)
        (1)蟋蟀在北方俗名叫“蛐蛐儿”,常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在夏天出现,到秋天死去(也有极少数能越冬)。蛐蛐儿包括的种类很多。“蛐蛐儿”既是这些品种的总称,又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来好斗的雄性蟋蟀的名称。这种“蛐蛐儿”大家比较熟悉。蟋蟀“雄性善鸣,好斗……因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的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辞海》)
        (2)蛐蛐儿的身体一般长约1.5厘米左右,大致分为头、颈、躯干、足、四肢、尾几部分。
        (3)蛐蛐儿的头从前面看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一般人的头发细,直径约0.05毫米,长是身体的三倍左右,摆动灵活。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多为深黄色或紫黑色,斗时用牙互相咬;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躯干前面小,中部大,最后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和躯干的连接处,向后生出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越“年轻”的蛐蛐儿翅膀的颜色越浅。细看,翅膀表面为网格状,网格大多为平行四边形和菱形。这一层较为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翅膀摩擦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躯干下面有三对足,用来支撑身体。前面一对较小,用于爬行;后一对粗大,俗称“大夯”,表面有黑色条纹或斑点,用于跳跃,跳跃一下约一米远。躯干后部的稍尖处向侧后方长出两根针状的尾儿,约为身长的三分之二,感觉后方动静;死时两尾并在一起。
        (4)蛐蛐儿好斗,两者相遇必分个胜负才肯罢休。相遇时二者触须来回扫动,若一遇上,便冲上去“厮杀”起来。有时为了鼓舞自己的“斗志”和压住对方的“威风”,在斗前会大声鸣叫。“战斗”中两者张开大牙对咬,并用足支撑身体抬高向前顶。一般力大且牙长得大者获胜。胜利后必“引吭高歌”以示“威风”。有时一场“战斗”结束后,败者会被咬伤甚至被咬死。
        (5)正因为蛐蛐儿好斗,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品。为躲避孩子们的捕捉它们也有一套办法。它们善鸣,不论白天黑夜,尤其是阴天更爱鸣叫,易被人发现,因此,它们的洞常有两三个洞口。它们在野草地中的洞常向下,一般利用蝉的幼虫抛弃的洞做成,有时还把距离较近的几个洞沟通;它们在篱笆根下的洞一般横向发展。
        (6)蛐蛐儿是农业害虫。如果要展开消灭蛐蛐儿的活动,孩子们说不定会反对。其实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捕捉,也可以不使它们数量过多,不至于对农作物有什么大的危害。
        17.根据第(1)段文字,说说蟋蟀是怎么样的一种昆虫?(3分)
        18.对全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2)(3)(4)/(5)(6) B.(1)(2)/(3)(4)/(5)(6)
        C.(1)/(2)(3)/(4)(5)/(6) D.(1)(2)/(3)(4)(5)/(6)
        19.第(2)(3)两段介绍蟋蟀的身体结构,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由表及里 B.由分到总
        C.由总到分 D.由此及彼
        20.文章第(4)段是介绍蛐蛐儿好斗的习性,请将这一段的语言与第(3)段语言相比,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3分)
        21.第(5)段画线的句子说蟋蟀有一套躲避捕捉的办法。是什么样的办法?(2分)
         三、作文(40分) 
        以“趣谈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要求说明时运用拟人、打比方等方法,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
        1.B(提示:“衍、栖、露、娩”字音错)
        2.C(“通常”说明松鼠一胎生三四个的情况经常出现)
        3.C
        4.C
        5.D
        6.B(应理解为“表现失群者的哀伤、痛苦心情”)
        7.(1)蝉所居的梧桐树高;“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一个人只有地位高,而且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二、
        (一)8.企盼、珍稀
        9.记叙在德国柏林机场上人们给予大熊猫的“国宾”待遇,从而引出大熊猫。这样写,避免了说明的枯燥,富有情趣,突出“大熊猫是国宝”。
        10.D(提示: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掉A、B、C项中夸张、对比两种修辞手法)
        11.大熊猫是珍贵的动物。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
        (二)12.A(提示:B项用设问句,引起下文;C项总结第(3)段;D项总结第(6)段,指出能发现的金龟子唱歌的一种原因。)
        13.D(提示:设问句是有问有答,A、B均是,C虽无直接回答,但下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4.摩擦生音
        15.C
        16.C
        (三)17.蟋蟀:常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在夏天出现,到秋天死去(也有极少数能越冬);雄性善鸣,好斗;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的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
        18.C
        19.C(提示:第(2)段总写身体结构,第(3)段分写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0.第(4)段使用“厮杀、斗志、威风、战斗、引吭高歌”等词语,语言生动有趣;而第(3)段介绍它的身体结构时,用语简明平实。
        21.它们的洞常有两三个洞口,洞常向下,较近的几个洞沟通,且洞横向发展。
        三、作文
        提示:(1)选比较熟悉的动物,如小猫、小狗等;
        (2)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3)有条理说明;
        (4)用拟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8.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筹划(chóu) 校补(jiào)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B、踌躇(zhú) 磐石(pán) 死而后己 家喻户晓
        C、启朦(méng) 和蔼(ǎi) 目不窥园 可歌可泣
        D、风帆(fān) 雄辨(biàn) 警报迭起 杂乱无张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B、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C、老画家回答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岛: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芙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芙蓉花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
        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改成与加点句式相似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大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马;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战风战浪在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飞鸢和在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穿山穿岭在大地上呼啸着前进的列车;而那在坚硬的岩石之下,小草破壳破土,勃勃地生长着,令人百看不厌。
        A、看不厌,看不厌那些小草在岩石下破壳破土勃勃地生长着。
        B、看不厌,看不厌在岩石下破壳破土勃勃生长着的那些小草。
        C、看不厌,看不厌破壳破土在岩石下勃勃生长着的那些小草。
        D、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破壳破土在岩石下勃勃生长着的小草。
        6、下面变换句式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2分)
        原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的。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吗?
        C、像这样的教师,我们能够不喜欢她,不愿意和她亲近吗?
        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没有不喜欢她,没有不愿意和她亲近的。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 7—8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上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护!”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蒙辞以军中多务”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蒙辞以军中/多务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蒙乃始就学( )②即更刮目相待( )
        11、翻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填空。(3分)
        ①在《孙权劝学》中指出“学”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出“学”的可能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孙权的劝说下,“蒙乃始就学”并且才略方面又了惊人的长进,文章从则面表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阅读课文,相信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5)《木兰诗》中以兔为喻,赞美木兰聪明机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选文,回答第15—20题。(14分)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极端荒谬( ) ②忘乎所以( )
        16、文中加点的“透”字用的好,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段文字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左拉的形象?从中看出他又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就变得忧虑起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忧虑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带有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6分)
        髯须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0、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2分)
        A、因为闻一多先生讲课语言生动,还因为他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所以他的课受到广大文科和理科学生的欢迎。
        B、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他搜集别人笔筒中的废笔,用于研究中国的书法,以便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
        C、手摩伏羲女娲的石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先生却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可见他潇洒刚强的个性。
        D、闻一多先生讲课,能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晚唐诗与法国的印象派放在一起讲解,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
        E、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选取了闻一多先生鲜为人知的轶事,叙评结合,凸显人物个性,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作者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请根据本文分析陈述这个建议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全文,谈谈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25、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下面是铜仁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 高
        ↓
        肺 活 量
        ↓↓
        体 重
        ↑
        视 力
        ↓↓↓
        胸 围
        ↓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
        ↓↓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6、写作(50分)
        请从“阳光总在风雨后”中任意一个词或字,另外组词变成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行文要有条理。3、要有真情实感。4、书写规范、整洁。5、5—8个自然段,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运用(12分)
        1、A.2、B.3、A.4、B.5、D。6、B。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7、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8、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二)(10分)9、C.10、①于是,就. ②擦擦眼.11、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12、①卿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3、开卷有益。读书是有好处的。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三)(8分)15、(1)双袖龙中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3) 独坐幽篁里。(4)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15、①错误。②一切。16、生动准确。与“尖锐”相符,形象第表现出左拉坚毅的性格特点。17、肖像、语言、动作;温和少言、坚毅聪慧。18、他担心亲爱的文学朋友误入荒谬的学说中,也担心文学创作的正确道路被埋没。19、客观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外貌,对人物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给予由衷的欣赏和赞扬。
        (二)(16分)20、答D,答E。解释:A项,“讲授的内容兼并跨文理”在之中找不到依据,别的地方表达符合文意。B项,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是因为秃笔写蝇头小子,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见功夫,与“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无关”。C项,不能手石刻画像是珍贵文物,闻一多先生随意钉在黑板上是为了上课之需,表现他认真的教学态度,与“潇洒刚强的个性”无关。D项,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能体现闻一多的教学风格,夜和人物的个性密切关联。E项,这是对本文主要特色的概述,分析到位,但比较容易判断。
        22、①他把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②他讲话有节奏,如同一流的演员。
        ③他用东西方比较的方法讲唐诗。④他借助自己亲手临摹的石刻画像讲古代神话。(共4分。每点1分)
        22、在先生牺牲的地方另立胸像,是对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先生罪行的控诉;最好是立“铜像”,更能体现闻先生刚强的个性;“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象征着抗战已经胜利,先生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被杀害的。
        23、闻一多蓄须明志,现身民主运动,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他潜心治学,精心授课,是一位工作投入治学严谨的学者;个性刚强,心口如一,有名士风度,倡导“痛饮酒,熟读离骚”,爱用秃笔。(或者:①爱国 ②潜心治学 ③个性很强 ④热爱民主)
        24.对先生上课的崇拜(爱国精神的敬佩;美好人格)的赞颂;独特个性的欣赏……
        (共3分。结合原文1分,说出情感1分,谈出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学生任一个角度谈出理解即可)
        (老师掌握附加题:文章第五段中说到“他的人格,是一首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人格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答:他能把枯燥无味的课讲得生动有趣,给人以高级的艺术享受,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治学,治学严谨并且富有想象力的形象特点;他在生活中很有个性,用特质的笔记本、写得一首自成风格的字,他的铅笔速写和治印都很有特角;面对民族危难他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表现了他刚强的个性。所以,闻一多先生的人格是一首严谨、富有艺术魅力、个性而又潇洒坚毅的诗。)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25、(1)体质下降。(2)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3)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