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案例

2024-05-06 01:27

1. 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案例

 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案例
                         引导语: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了全面准确把握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研究和破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省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近日,市社科联、市农办主要领导带队,抽调相关研究机构和涉农部门组成调研组,利用20天时间深入全市1市6区10县、近40个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详细调研。
          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特别是省委书记卢展工2月、6月、7月三次莅宛调研指导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传统农业大市的基本市情,认真分析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实践“两不三新”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重大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学习、宣传和研究力度,在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上狠下功夫,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全面启动、加快推进的好趋势、好态势,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重点围绕城市近郊、产业聚集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选择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中,92个社区的住房和基础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封顶13200套,在建15534套,各社区主次干道、给排水管道、文化广场、服务中心、敬老院、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都在加紧建设之中,已经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近50亿元。全市第一批100个试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近7万亩,整合约436个行政村,20余万户,集聚人口近80万人,可节约土地12万亩。
          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1.提升认识讲学习,统一思想步伐齐。市委、市政府通过国内外智库引智、省内外考察交流、市委中心组学习和层层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学习、安排、部署,在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营造了氛围。在实施过程中,一抓组织领导,二抓协调配合,三抓宣传引导,四抓督查考评,使广大干群的认识得到迅速提升,思想得到高度统一,100个社区试点经过精心谋划,积极运作,明争暗赛,你追我赶,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形象凸显。
         2.科学规划高起点,合理布局特色显。针对全市自然村多且分散的实际,市委确立了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产业支撑,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总思路,在盘活用好农村土地资源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上下功夫,实现了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100个试点社区在市、县的科学指导下,纷纷从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着手,在坚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的前提下,选择有实力、水平高、资质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相应的规划建设方案,统筹考虑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产业优势、规模效益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确保规划一步到位和50年发展水平不落后。截至目前,全市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整体推进乡镇和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正在进行中。
         3.产业支撑基础强,就业增收群众富。各县市区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传统,纷纷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努力打造一区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升值效果,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开辟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稳定来源。
         4.创新理念破瓶颈,抓住关键敢碰硬。“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出?群众如何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三大难题,内乡县通过理念创新,大胆探索,趟出解决三大难题的办法,既有全市的普遍做法,又有其创新之处。
         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一是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各乡镇财政投入不低于50万元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将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聚、捆绑起来,形成合力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如公职担保、五户联保、产权林权担保等办法,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鼓励乡镇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五是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在保障建设用地方面一是通过“存量土地盘、增减挂钩挤、三荒当中用、整治整合挖、争取调规添、集约建设省”的办法,来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二是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激励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
         在引导群众安居方面:一是给迁建社区的农户发放购房建房补贴。鼓励有经济基础的农户迁往社区;对原来房屋比较好的农户,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他们向社区集聚;对经济条件差,短期不能搬迁的,通过分期付款、设计小户型等方式减轻农户经济压力。二是靠功能完善和社区服务,吸引农户主动迁入社区。村集体或参建企业利用政策奖补资金,建设一部分权属归村组集体所有特殊户型,让孤寡老人流转使用。
         5.民主管理民主建,群众满意无埋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参与地位。方城县柳河乡西峰社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建设、公开费用、 (上接A1版)群众代表监督”的和谐共建模式,社旗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民事民决模式,淅川县摸索出“六步三十环节”工作法,都最大限度坚持了以人为本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现了党委政府满意、基层群众满意。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经验体会 
         1.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新型农村社区合村并居很难自然形成,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实现部门项目资金有效整合、集中打捆使用,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转居民,公共财政必须向农村社区倾斜,每个社区的水电气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单靠农村集体经济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由政府统一配套。因此,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由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引领社区建设。
         2.必须坚持农民自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6977元,这一阶段,农民对过上城市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大势所趋。但是,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被上楼”等现象,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始终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要运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在旧村拆迁、社区规划、建设方式等方面都要征询群众的意见,取得群众支持。要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引路、身边人引领、媒体大力宣传等,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明白、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赢得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真正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做成群众想干、愿干、真干的民心工程。
         3.必须坚持科学规划。规划是龙头、是先导,规划做得好不好,做得科学不科学,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在规划时,要坚持“四规”联动,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各异、类型多样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按照“一代人建房管三代人居住”的标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坚持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屋”。
         4.必须强化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核心是“两转”,即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两个转变都依赖于产业的发展,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群众没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根基,就没有生命力。因此,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发展农村工业、现代农业、商业、打工经济结合起来,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做好产业文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整体上起步晚,规划协调、推进建设等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日渐凸显。结合整个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资金问题。一是财政以奖代补资金问题。在农业大市邓州,2012年财政计划拿出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奖补。单以该市习营社区为例,仅规划费用就需要300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资金千万以上。另外,在“拆旧建新”社区建设中,如果按每户拆迁补偿至少1万元,一个3000户社区就需补偿3000万元,加上近1亿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该市建设7个重点社区就需投入资金9亿元。相形之下,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度。二是政策性涉农资金的整合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资金的效益,自上而下都提出要整合各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但每个部门、各个项目的涉农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验收、审计都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加之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三是土地置换补助资金的使用问题。四是集体积累和群众自筹资金问题。五是个别企业、个人助建资金问题。即使有不少企业或经济界人士进行捐资捐建参与社区建设,丰富了新型农村社区多元投入格局,值得肯定,但不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典型引路,推广起来难度较大。
         2.土地问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我们主要是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取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但目前,我省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只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报批社区建设时,这些指标既存在不能零星报批的问题,又存在报批数量极为有限的问题,而农村老宅基地的拆迁是零星的、渐进的,因此造成即使拆除了老宅基地,新的用地指标也不能及时批复,即使批复了指标,也要求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难问题仍然严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3.认识问题。从目前来看,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一是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区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二是个别乡镇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没有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工作无创新,畏难发愁,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等。三是不少群众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加上生产设备存放、老年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思想上对融入新的生活方式还一时转变不过来等。
         4.规划问题和产业支撑问题。规划方面,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从布点的勘察、设计到形成详规,按专业规划要求,需3~6个月时间。但各级对建设进度的要求太紧,既要规划科学,又要快出形象,使得规划难以尽详尽实,无法保证规划的刚性。产业支撑方面,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虽然工业强市的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但种植业仍是当前全市大部分农村群众的主导产业,由于邻近村庄群众种养习惯不尽相同,入住一个社区后,耕作半径扩大,增加群众种植投资,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明晰的支柱产业。即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农户从原居住地搬迁后,立马面临离开土地及就业、生活等问题,农村社会保险、就业安置等的配套跟进还不是十分完善。
         5.其他问题。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相当一部分农民参与公共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加上多数农民外出务工,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户大多已在城镇购买了房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直接受益群众的有力支持。二是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规划层次和设计标准低,特色不突出、整体规模小的问题,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三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多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管理缺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新型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县乡村来投入,推进难度较大,部分积极性高的地方,倾尽能力而为,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举债建设的现象。另外,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一些开发商介入建设新型社区,但往往因为资金跟不上而影响整个社区建设进度。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和宣传;第二,研究出台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第三,进一步加强协调对接,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扶持力度;第四,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持续投入力度,尝试多元投融资渠道;第五,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将南阳列为传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给予重点扶持。
    ;

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案例

2. 社区共建调研报告写法

随着以民间组织或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迅速成长,群众自治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成为实现有限政府的有效路径。社区内多样化的社会组织是社区活力的表现,也是加强群众自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有利时机。因此,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群众自治共建,对实现“和谐古美,品质生活”的愿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我们所面临的社区和群体的变化古美是一个年轻的社区,从边开发边入住、公建配套相对滞后到现在人口规模近13万、衣食住行基本完备,社区形态和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6.5平方公里内仅几千人的原住民到现在人口的大量导入,呈现知识分子多、白领多、年轻人多的“三多”特点,人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区功能的完善,居民的维权意识日渐强烈,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突出,社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改变原来一些做法,更加注重现实需求,更加关注居民的感受度。近年来,党工委通过“和谐古美,品质生活”这样民众化目标追求来引领大家;通过培育和持续各类团队和组织,增强居民区对社区发展的关联度、认同度,努力实现居民的共建共享。二、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目前,社区内有大小不等各类社团290多个,5000余人,其中党员达三成以上。根据目前社团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功能定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陶冶情操,宣扬文明的兴趣类社团。这类社团组织的成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社团活动以兴趣交流和文化切磋为主,同时宣传文明礼仪,弘扬文明风尚。如:古美旗袍沙龙宣扬“优雅地变老”,是社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率先垂范的榜样;宠物俱乐部宣传科学养宠、文明养宠理念;摄影沙龙用头记录和谐生活,反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爱鸟俱乐部倡导文明养鸟。同时加入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公园文明礼仪的传播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心连心读书会以读书学习为载体,同时成立“啄木鸟”巡逻队,由会员担任志愿者,每天在小区内巡逻,协助居委会管理小区。2、补充政府功能的公益性社团。目前,类似能够承接政府部分功能、满足居民对社区期望的群众组织正在不断涌现,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和监督、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服务,受到居民欢迎。如:市民巡访团是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参与道德实践,加强文明创建、社会监督的重要群众组织;“红袖章”治安巡防队是古美家园的“安全卫士”,每天负责小区内及周边区域的治安、卫生巡查和宣传;老年协会是做好政府与老年人群的桥梁,有健全的组织架构和信息数据库,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阳光乐园满足了白领、双职家庭的孩子晚托的需求;古美心灵坊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3、发扬基层民主的党建类社团。这些由热心社区公共事业的优秀党员组成的社团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方面有积极意义。如:居民区党员群众议事会讨论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各项事务,监督居民区党支部工作,接待走访党员群众,听取和收集社情民意;“五常”顾问团是党组织的“智囊团”,为基层党建出谋划策,主持召开“五常”座谈会,广泛收集民意。自2004年底成立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上千条,解决率近90%,有效畅通了“下情上达”社情民意渠道,提高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体联合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社区文体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多种需求,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柏事帮工作站充分利用社区企业和民营单位的党员力量,成为凝聚“两新”组织的重要平台;党员讲师团由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等社区资深党员担任,在深入社区开展不同人群的党课教育,发挥作用明显。4、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社团。本社区中相当部分居民是“网民”,网络社团在社区青年居民中异军突起,在白领青年人群的宣传动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版主沙龙创导网络文明,通过版主,让青年人在网络上听得到党和政府的“声音”,逐步让更多网民了解、理解政府工作;富嘉兄弟社实行线上线下互动,发挥白领的专长和特长,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快乐妈妈驿站是“新时代花园小区论坛”的线下活动组织,注重提升女性参与社区事务的动力与能力;舆情网络沙龙通过关注和分析小区论坛中白领和业主们心中的热点问题,为党工委、办事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说,近年来,古美社区内的社团组织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不同人群的需求基本都能在社区内找到对应的服务项目和团队。但是,由于社团组织的发展时间尚短,发展仍不成熟。第一,目前社区内的社团组织大多活跃于文化、健身与娱乐活动领域,进入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领域的组织仍相对有限;第二,除了少数影响力较大的民社团织外,绝大多数社团缺乏进入社区议事层面的渠道与热情;第三,虽然我们已经尝试通过团队组织来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居民区自治决策,但这类经验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第四,当前政府对社团组织引导技术在有效提升社团发展层次、积极引导其发挥正向功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培育社团组织、推进群众自治共建的对策1、从居民需求出发,培育团队,实现群众自治的意愿性。针对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突出、展示自身才华迫切的现状,我们以居民的自我意愿为主,突出团队的自我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仅提供展示平台,如举办“一街粽情”、“月圆古美”等市民文化节,给古美的社团组织充分展示的机会,并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在扶持社团发展的同时给予财力支持;提供文化中心、社区学校、公园广场等活动场地,为社团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同时注重社团领袖的培养,为团队负责人、社团骨干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等智力支持。2、从社区发展要求出发,培育团队,实现群众自治的有效性。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社区发展脚步和政策出台滞后之间的矛盾,有限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与多样化的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于是,通过培育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来承接和弥补政府职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是溢出政府职能的群众个性需求且带有普遍性,则可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如果是由党委协同可以实现共享的,则可通过政府搭台而不唱戏,让群众组织、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促进社区发展。3、从突出党建作用出发,培育团队,实现群众自治的广泛性。社团组织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性强、政策熟、素质高的优势,帮助社团组织完善内部管理,争取资源,服务、引导社团组织积极向上发展。吸纳社团领袖、骨干参与居民区党员群众议事会、党建民调等活动,培育社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二是要充分激发社团组织中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社团组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作为各类人群的集聚点、各种思想的交汇处、各种信息的传播站,社团组织是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场所,党组织要重点做好这一领域的群众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三是努力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去加强群众自治和共建的效果,在团队打造中注重核心理念的传播,在团队活动中倡导“两个五分钟”,即开课前、在团队活动前5分钟,学习和传播世博知识和文明礼仪;在群众自治中注重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在群众共建中注重了居民的接收度和入家入户的宣传宽度,充分发挥每月5.2万《古美家园》报的宣传动力,使“和谐古美,品质生活”愿景目标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愿意为之奋斗。四、几点思考1、探索:激活党组织目标实现的途径。近年来,我们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开展了社区群众自治共建的探索,2006—2008年古美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成功,是我们应对变化,协同社区、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一个实践的范例。但是,从这样的角度去探索和实践党的群众工作的时间还不长,特别是针对古美社区的区域、人群、需求等特点做好社区党建,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探索。 2、反思:群众团队建设中负效应的预防。从我们实践中发现,目前大家对社团组织或群众团队的正相效应肯定的比较多,用优秀的团队去占领阵地的比较多,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更多的团队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中来时,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反思这个能力或方法,要对那些松散的、志愿的、非盈利的群众组织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经常开展对社群领袖或骨干的思想教化或引导,让他们更多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最好是确立;同时,在突发事件、利益冲突时,要引导团队,不能放任自流;对那些承接政府职能的公益性组织和团队,要加强管理,尽量不发生或少发生影响政府形象的事情。3、清醒: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是执政的基石。党的执政基础,关键是来自于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怎么支持?就是要不断创设载体,让他们参与其中,形成最大的合力。怎么信任?党和民众间有一信任结构,具体有制度信任、政策信任和领导信任,可以认为,政策信任与领导干部信任在党与民众信任关系的塑造中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因为,政策是领导干部决策的“产品”,对于政策信任的前提是对于领导的信任,所以,对于领导的信任更为关键。因此,在我们以社区党建为引领的群众自治共建中,要始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公务员队伍,在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的同时,积极为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群众关系密切度、社会活动能力创造条件,充分激活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能力,在社会领域发挥中坚作用。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中,对民间组织有这样一段阐述:民间组织“无论是为了相互利益还是为了公益,都是个人以奉献自己的资源为基础的,而它所完成的功能却在一定的意义是国家承诺或国家认可的事业”。我认为很有道理。无论是在我们研究当下党的群众工作方式,还是煞费苦心地寻找激活社会参与世博,我们总要抓手吧,培育、扶持和支持民间组织和团队发育、成长,真正让它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实现群众自治的良方,但我们更应把握的是赋予多大的功能?让渡多大的空间?给予多大的认可?其中,党员干部队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发挥,这需要我们持续的探索和实践。

3. 社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社区调查报告

4. 社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5.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我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社区”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理解,还是作为一个区划来解释,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0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01年为1.4万元,2002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00年为33起,2001年28起,呈下降趋势。详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01年3月13日中共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3、现阶段社区服务网点分布情况。至2002年共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91处,主要类型:食杂店、小吃部、超市、美发店、自行车修理、粮油经营、药店、卫生所、养老院、自行车停车场、农贸市场、网吧等。见附表五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01]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
         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都在互相影响。ZUI近国家提出的“两型”社区也为了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对于这个我们早有所闻,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然后对于现在的社区环境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给政府提供一些资料,让其着手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2012年上半年长沙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长沙社区环境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意卫生环境问题,但是在无意中却更多地使环境污染、破坏、资源浪费,这样的环境形势是相当严重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社区。社区居民节能节水、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为了更好的做到“两型”社区,为了广大社区居民能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暑假期间我特别对长沙市雨花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居民之间的环保行为,环保意识以及获取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建设“两型”社区提供良好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主要以长沙市雨花区三个社区(德馨园社区、湖橡社区、向阳社区)的居民为主,对象涉及学生、工人、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等多个职位,其中各个社区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发问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3份。
         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共23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三个社区每个社区16份问卷。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等群体采取的调查模式也不一样:(1)不识字的社区居民(主要是老人):调查员直接访谈,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填问卷。(2)识字社区居民:采用一对一调查,个人现场填写问卷,现场收回。
         (二)调查内容
         内容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个人基本信息中没有提及到姓名,证件号码等敏感性问题,只有简单的性别和学历两点,所以个人信息是不会对个人造成任何影响的。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问,是否有节能节水、不浪费资源等相关问题。对环保的态度主要是问一些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还有一些保护环境的个人看法及一些环保知识等问题。此问卷的内容不会影响个人,进过前期的访谈,社区中出现的不足都整合成简单易懂的问题。而且在社区层面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问卷中看出来。在题量上来说也是恰到好处,不会太多,被调查者不会因为题量多少而不予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环保态度,以下是社区居民环保态度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在环保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集体的环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出力保护环境,比如有人破坏环境时在86人中有31人觉得无所谓,举报的人只有10个,观望的有13个,积极制止的有32个。无所谓的加上观望的有44个,在其中占到52%
         的比例,这个数据是不可小视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环保还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环保跟自己没有关系,同时有一些被调查者觉得环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了解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各种知识。这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在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做的还不够,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管理。导致社区居民的环保态度还不强,或者说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环保意识。同时在环程中我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强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们只能是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让其自觉环保,所以对于环保态度是应该加强并告知其环保重要性,那样才有效做到环保。
         当然这仅仅是环保态度一块的内容,在这次的调查结果里可以看出还有一些环程中的不良环保行为,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内容都有类似情况。
         (二)在调查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一些人在无意中就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无意中也浪费了资源,以下是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节约层面人们做的还不够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饭,剩下的饭菜打包情况中来看,有21人直接丢弃,有40人觉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丢弃占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占47%,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二中看到回收利用中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处理废物时,是否有分类的习惯时,有的只有25人,没有的有40人,视情况分类的有21人,其中没有分类的占46%。
         分析:根据以上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即使将废弃电池、垃圾分类处理好,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觉得这样也是多此一举啊,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认为现在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调查中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环保行为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较书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环保行为,比如对燃放烟花鞭炮的态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烟花鞭炮的了解越高,知道烟花鞭炮中含有很多的破坏坏境的有害物质,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不了解烟花鞭炮。从表三中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环保行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社区居民的环保行为总体水平还是不高,一方面说明居民关注环保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还有一方面说明在宣传环保知识工作上还不够到位。
         首先,了解到社区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主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社区居民之间很少交流关于环保的话题,然而在一个小区内主要是人们互相影响的,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妇女们。
         其次,在回收利用中,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有些不用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留着,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当然在老一辈的人来说,还是会回收,但是没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东西都有一大推,就没有必要用旧的了。就算;垃圾分类处理好了,之后也不知道放哪里去的问题出现。
         ZUI后,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对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传环保,对于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现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在宣传工作上应该加大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让居民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环保中。建议相关部门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宣传,特别是发动大众传媒,人们互相影响。
         其次,普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的就分类处理好,同时保证分类处理好了有地方回收,垃圾桶也要分好类,设施要跟上。大力宣传“节约是美德”这一作风。
         总之宣传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转变其环保观念,使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强有力的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约束居民的不良行为。ZUI后达到环保目的。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
         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ZUI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教师总结: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从各小组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汇报形式多样。到实地去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数量,会“数步量绿”,采访社区居委会主任,访问社区居民等。调查中学生注意收集数据、收集实例,获得了环境、人口、设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活动调动了学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将语文、数学、美术、自然、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自主性和实践性。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