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业污染.环保工作做到位了!

2024-05-06 02:45

1. 没有工业污染.环保工作做到位了!

准确的说环保工作远没有做到位,因为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因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源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 

  2、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曾出现环境污染。 

  3、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 

  ⑴、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⑵、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没有工业污染.环保工作做到位了!

2. 中国有哪些环境污染事件?

1,http://env.people.com.cn/GB/5195188.html【2006年中国十大环境事件】如: 
松花江支流遭污染:(这是典型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高原建起一条环保铁路:(这是中国为保护环境对生态保护的有力佐证。 

2,环保资料: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 征地补偿不到位,施工过程对环境污染引响村民正常日常生活,进行阻工

建铁塔土建遇村民无理阻工,当事人需要了解详细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如果是开发建设问题,需由建设单位来解决。施工单位刚进入现场,还没来得及对当地村民生活产生影响,阻挠施工的起因不应是施工单位。
如果是施工过程给村民造成了影响,先要在自身找原因,完善施工行为(噪音、扬尘、污染、交通等等)。然后与当地取得联系,求得地方的协助(这点很重要,当地不起好作用就起坏作用,反正不会闲着),与村民协商解决,无外呼要花点钱了。不排除有些是刁民,但总得来说,事出有因,极可能与前期的开发征地补偿有关。
涉及到项目开发、占地补偿等等的问题,施工单位根本管不了的事,要清楚该工程是不是合法工程,如果不是建议撤退。
开发建设与土地的原主人之间的矛盾比较激烈复杂,大多是由国家的政策和百姓的利益冲突引起的,不排除有贪官在其中作崇。百姓的物权没有得到尊重。相当多的地方官员还存在着帝王专制的思维方式。视百姓为草芥、视为对立面,克扣补偿款。百姓也不知自己有什么权益和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会走极端处理方法。
施工单位回避不要参予到矛盾中去。影响施工当然着急,对合法权益收到侵害,当事人可以依法报警或者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

征地补偿不到位,施工过程对环境污染引响村民正常日常生活,进行阻工

4. 中央环保督察揭了七省市哪些"痛点"?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于7月29日至8月1日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湖南省和贵州省等7个省市陆续反馈了督察情况。反馈会由被督察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通报督察意见,当地党委主要领导作表态发言。

中央环保督察组于2017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期间对上述省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截至督察反馈时,督察组交办的31457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8687家,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
记者对反馈意见进行梳理,发现多地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共性一:对生态环保工作推进落实不够有力到位
督察组对7个省市的反馈意见中几乎都首先强调了这一点。其中对辽宁省特别指出,2013年和2014年省委常委会连续两年没有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天津市抓大气污染防治时松时紧,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时好时坏,甚至个别时候还出现污染反弹;湖南省一些地区和部门抓环境未形成自觉行动,也缺乏统筹规划,一些领导愿意做有利于当前、看得见的事情,不愿做有利于长远和打基础的事;福建一些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盲目乐观,一些同志归于历史欠账和客观原因,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贵州不少干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认识不足。
 共性二:发展与保护关系认识不到位,不愿清退“土政策”
山西省一些地方面对突出环境问题强调客观因素多,主动作为少,重发展、轻保护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安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后基本没有落实,甚至仍然存在大量违法开发建设,以建防波堤之名围占湖面,2000亩湖面用作旅游开发;湖南保护为发展让路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经济增长,不愿清理地方“土政策”,甚至还出台新的“土政策”,包括涉企首违免罚、下限处罚等;福建超违规养殖问题普遍,造成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增加开发性用海面积,与海洋功能规划相悖,甚至有的地方出台“无检查周”“下限执行处罚”;贵州省威宁县县城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进湖退”问题突出。

 共性三:违规上马污染项目
督察组点名,天津在全市重化产业集中、结构性污染突出情况下,仍然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上马或准备上马火电项目;山西2015年不顾大气环境质量超标、省内火电产能严重过剩的严峻形势,批准20多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部分项目在审批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不严不实。2016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好转,放松治污要求,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全省多数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辽宁本溪、抚顺、锦州等一些地市屡屡突破环境底线上马项目;贵州部分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共性四:漠视群众诉求,突出环境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督察组指出,山西往往在媒体曝光或上级督促后才被动应对,有的甚至被多次督查约谈后仍行动迟缓;辽宁一些长期投诉的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尤其是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湖南有些地方压制群众意见,小问题变大问题。衡阳市金龙矿业环境污染被群众举报17年,有关地方整改避重就轻,邵阳合山养殖场污染问题自2014年以来群众投诉不断,但治污长期不落实,只说不干;福建对群众反映问题重视不够,一些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共性五: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山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多见;辽宁大规模违法围海、填海问题突出,采取一罚了之,以罚代管,处罚金额远低于填海所得;湖南省湘潭、郴州两市违规干预环境执法,甚至为违法企业出具虚假证明。

 共性六:工作导向出现偏差
天津滨海新区、武清区在空气质量检测站周边采取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次数的手段,宁河区黑臭水体治理做表面文章,静海区水务局编造假会议纪要和工作台账,影响十分恶劣;安徽对地方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生态环境指标权重下降;贵州全省各市县空气质量考核均得满分,考核流于形式。
共性七:对大企业环境问题不愿管、不敢管
督察组点名,天津大港石化、天津石化、中沙石化三家大型企业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2.8万吨;督察组对湖南省点名“不敢管、不愿管”,2013年以来中国五矿集团下属企业累计数十起环境违法行为没有依法查处,企业长期违法违规,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有限公司偷排工业废水,屡禁不止,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废水外渗直排环境。

此外,督察组对上述省市还有一些特别点评,令人印象深刻。
天津:压力传导不足、责任落实不够、工作不到位,与中央要求、直辖市定位、人民群众期待有明显差距。
山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多见。多数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全省散煤煤质管控处于失控局面。
 辽宁:重点区域违法建设问题突出。
安徽:(巢湖)以保护之名,行开发之实。
湖南:“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成为民心之痛。
福建:一些领导干部对环境质量盲目乐观。
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发展不足与保护不够问题并存。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 ,不要把问题掩盖住,要为了环境保护做出好的表率。

5. 如何确保水十条”落实到位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并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此,基层环保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水十条”,确保完成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当前,迫切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方案、措施等。“水十条”每一项都明确了责任部门,急需配套相应的制度、方案、措施。如制定或修订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等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价格税费、收费政策、税收政策,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等。  
二是要把强化科技支撑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当前,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工农业生产技术整体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解决环境污染要以工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进步为基础,提升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各环节技术,加快环保科技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切实解决环境治理技术滞后矛盾。  
三是应侧重抓好农业、生活污染治理。当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生活污染防治力度,综合运用政策、法治、技术、资金等综合手段加以推动,加强以奖代补的补助力度,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四是提升环保业务水平,增强基层执法力量。这是基层严格环境执法、积极落实“水十条”的必要条件。当前,基层环境执法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监管任务繁重、疲于应对的状况,国家要从机构改革整体出发,明晰各级环保部门的职责,根据区域面积、经济总量、流域和生态监管需要等核定环保机构人员,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培训管理,提升环境管理业务水平。

如何确保水十条”落实到位

6. 垃圾回收分类对人类环境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如下: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7. 为什么现在连多年轻人都容易得痛风了?

我身边也有一些不到30岁的做销售的朋友也被查出尿酸偏高,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慢性疾病,我之前在网上查了一些导致年轻人慢性疾病的原因:
一是生活习惯不是很科学。
二是饮食结构没有搭配好。
三是生活压力同过去相比有点大。
四是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尚需锻炼。
五是工作环境和氛围应该进行宽容适应。
六是经济生活和物质生活发展快,而健康生活的环境和意思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
七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以及个人防护措施不好。
八是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还做得不够好。
说白了,我感觉主要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生活条件好了,饮食不注意,同时社会对一些疾病的知识普及还不到位,所以我感觉每年定期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很有必要,如果检查出自己有一些疾病也不要害怕,该吃药就吃药,该忌口就忌口,我有个销售姐姐就是体检查出尿酸高,她专门去了长沙和谐医院找了风湿科医院看了她的情况,然后医生说让她平时不要熬夜,也不要喝酒,现在我看她天天在办公室喝好多水,医生说她那情况不算严重,平时多注意就好了,不注意的话还会引起痛风,听起来就很可怕。

为什么现在连多年轻人都容易得痛风了?

8. 黄褐斑怎么治疗?

1、促进新陈代谢,做好清洁不做好清洁工作,化妆后没有卸妆干净,很容易造成皮肤的细胞新陈代谢缓慢,皮肤缺水和角质层堆积,脸部暗沉、无光泽,甚至长斑……做好日常的清洁和卸妆,将表皮黑色素排出,平日入手适合自己的洁面产品,把清洁做到位。避免用碱性过强的洁面产品,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得不偿失。2、做好遮阳防晒加强防晒是淡化去除色斑的第一步,紫外线的波段对人体皮肤组织的损害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干燥季节,也不能忽视阳光的威力。因此,要每天涂抹防晒霜,阳光强烈时,一个墨镜和遮阳帽是绝对少不了的,此外,手臂、颈部的防晒也要同步跟进。3、做好清洁卸妆很多长期化妆的女性,脸部都存在暗沉、长斑、无光泽的问题,那是因为没有做好清洁和卸妆,化妆品中的矿物质和金属成分进入皮肤,沉积下来所致,因此,想要祛斑,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清洁和卸妆,确保皮肤能在夜间干净呼吸,值得注意的是,眼唇和脸部卸妆液最好区分开来。4、用食醋洗脸每天洗脸的时候,可以在温水中滴入几滴食材,这样可以起到软化老化的皮肤角质,从而起到淡化色斑的作用。5、每天一杯柠檬水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美白淡斑的神奇法宝,每天清晨喝一杯250ml的柠檬水,既可以保持肠胃通常,排除宿便,也能起到美白皮肤,促进新生代谢的作用,适合脸上长斑的朋友们饮用。6、隔离紫外线,做好防晒紫外线照射是脸蛋长斑的一大杀手,面对日光照射,脸部表皮会产生更多的黑素颗粒来保护人体免疫手伤害,而黑色素一旦没有正常代谢,沉淀后便会形成色斑。在这里提醒一下,干性皮肤的皮质相对更薄,抵抗力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色斑的产生。所以要防止色斑产生,一定要做好防晒!做好防晒!做好防晒!隔离紫外线和辐射,减少皮肤细胞受到外界日光和辐射的伤害。